close
祭掃方式更趨多元,綠色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南報網訊(通訊員黃雋胡靜記者馬道軍)清明小長假,天氣晴好,我市迎來清明掃墓最高峰,約152萬市民前往烈士陵園、墓園祭掃,寄托對先烈故人的哀思。而據市殯葬管理處統計,截至昨天,全市祭掃人數已超過500萬人。
清明期間,記者發現,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已逐漸被鮮花祭祀、社區公祭、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
墓園:超過500萬人掃墓,鮮花祭掃成主流
4月2日,清明小長假首日,我市各大墓園約有72萬人前來掃墓,為近5年來清明小長假人數最多的一次。
當天,記者在普覺寺、隱龍山、雨花功德園等墓園采訪發現,來掃墓的市民手中少瞭紙錢、鞭炮等傳統的祭祀品,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的鮮花。
在雨花功德園,今年30多歲的王丹丹捧著一束玫瑰花走在掃墓的隊伍中,顯得特別顯眼。 爺爺奶奶生前非常恩愛,也很浪漫,今天我們特意準備瞭一束玫瑰花,讓他們在天堂看瞭高興。 王丹丹對記者說。
王丹丹說,雨花功德園像個公園,這裡安葬瞭很多將軍、烈士,要是燒起紙錢來,煙熏火燎的,也是對他們餐廳排油煙的大不敬,鮮花是最好的祭祀方式。
雨花功德園常務副總經理阮鋒頗有感觸地說,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普及,市民的文明祭掃的意識慢慢在增強油煙處理設備,比如這兩年來功德園祭掃的市民,超過八成會帶著鮮花來。
中國人歷來重視祭祀先人,從3月中旬到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我市已有超過500萬人掃墓。由於經濟、社會發展,厚斂重葬、燒紙錢等陳規陋習正逐步淡出,文明祭祀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 市陵園管理中心主任張明躍介紹。
張明躍表示,相比以往清明節的煙熏火燎,這兩年我市墓園平添瞭幾許肅穆和清雅,尤其從前年開始,主城區全年禁放鞭炮,市民也十分配合,基本沒有人隨意燃放鞭炮,用鮮花表達情意的文明祭掃者今年占瞭絕大部分。
社區:上百場公祭活動,悼念親人的新平臺
在去墓園祭掃的同時,今年清明期間,市民祭掃方式更趨多元,其中全市陸續組織瞭上百場的公祭活動,江寧、高淳更是第一次舉辦社區公祭,通過文明祭掃,緬懷英烈、感悟生命。
3月23日,在市殯葬管理處的指導下,高淳區民政局、文化局聯合在淳溪街道淳安社區紅太陽廣場舉辦首場大型社區公祭,該區144個村(居)社區工作者和居民代表第一次瞭解社區公祭。
像這樣的社區公祭,在清明期間,我市每天都在上演。4月1日,在鼓樓區中央門街道將軍廟社區,公益組織鶴顏老年服務發展中心牽頭組織瞭一場別看生面的詩歌朗誦會,邀請社區老年人、殘疾人和外來務工人員、大學生進行朗誦詩歌,用詩歌追思親人,謳歌春天。
我老傢在寧夏石嘴山市,平時工作忙,一年很難回趟傢,更別說清明瞭,我很想老傢過世的親人,社區公祭正好彌補瞭我的遺憾。 鶴顏老年服務發展中心負責人賀巖坦言,其實心意到瞭,在哪裡都一樣,希望們在天堂裡一切安好。
據殯葬部門統計,清明期間,全市共有上百場次不同層面組織的社區公祭活動,通過為親人種植一棵樹、敬一杯酒、獻一束花、召開傢庭追思會等文明健康祭奠方式寄托哀思。
南京從2010年開始推行社區公祭活動,全市累計已有數萬名居民參加,以這種文明祭掃方式,緬懷英烈、感悟生命。社區公祭不僅能有效減輕公墓集中祭掃的壓力,也為老年人、殘疾人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瞭悼念親人的新平臺。 市殯改辦主任葉正生說。
網絡:借力 互聯網+ ,網絡祭奠成新風尚
清明念故人,網上寄哀思 ,除瞭鮮花祭祀、社區公祭,網絡祭奠成為新風尚,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通過 網絡墓園 、 雲祭掃 表達對逝去親人的緬懷。
上個月底,在南京上學的趙錚輕點鼠標,就為逝去的親人建起一座 網上紀念堂 ,彌補瞭今年清明期間無法趕回新疆烏魯木齊老傢祭拜先人的遺憾。
趙錚還將 網上紀念堂 的鏈接發給親友,親友通過點擊網頁上設置的送花、鞠躬等按鈕,在網絡上緬懷先人,寄托哀思。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加上各種因素的限制,很難在每年清明節等祭祖日子親臨現場祭掃。 趙錚說,如今通過網絡祭奠,可讓他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在網絡平臺上實現對先人的祭掃和緬懷。
據悉,作為一種全新的祭祀方式,網上祭祀近年來逐漸興起。 早在4年前,功德園就在全國率先開展瞭 雲祭掃 ,市民隻要有一部智能手機或是一部電腦,就可以隨時上網調閱 雲 系統裡面儲存的視頻資料,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絡紀念館。 阮鋒說,目前,該園網上紀念館已有千人,訪問量最大的一個紀念館達到200多萬次。
去年,雨花功德園推出的 3D生態雲葬 也是頗有特色。這裡每個墓碑上都有二維碼,市民可以在雨花功德園網站建立一個網上紀念館,進行祭掃互動。阮鋒介紹,通過掃描二維碼,傢屬即可獲取逝者個人簡介、墓志銘、人生時間軸、照片等內容,實現在線追思和文明科技祭掃。該園還開通 網絡視頻遠程祭掃系統 ,遠在國外的遊子因路途遙遠,無法到公墓祭掃,園區可以代為祭掃。
變化: 與時俱進 ,清明祭掃方式更趨多元
一條微信、幾句留言、一束花、一棵樹、集體江祭 與往年相比,今年我市群眾祭掃方式更趨多元, 低碳 祭掃成為更多市民的選擇。
今年4月1日至4日,我市開出9艘 江祭 船,3500多人登船祭掃,是歷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
據瞭解,南京自1991年開始倡導生態江葬以來,26年來先後有近萬名逝者骨灰撒江。從2004年開始,市殯葬管理處與市輪渡公司合作,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辦長江公祭,讓選擇江葬的市民傢屬能有一個追思親人的機會。
清明節前夕,我市還組織瞭1場生態葬公祭儀式,200餘名市民代表在雨花功德園思園廣場,祭奠長眠的9000多名生態葬逝者,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今年,我市還創新打造文明、現代的祭掃服務油煙異味處理載體和平臺,引導群眾逐步從註重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精神的傳承上。清明期間,在多個社區開展 心語亭 追思,就是在一個獨立、可移動的亭子裡,市民與逝去親人訴說心語心願,這種人性化的追思形式,通過傳遞親情,寄托哀思,可以引導市民更加珍惜當下、把握幸福。
據瞭解,殯葬改革在中國已推廣多年,我市也先後出臺過相關文件進行推進,以鮮花果品代替紙錢、鞭炮,以樹葬、江葬等生態安葬方式代替土葬等均取得瞭良好效果,現代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也使得殯葬業不斷 與時俱進 。
市殯葬管理處處長裴雲峰表示,流傳幾千年的祭奠習俗本就應因時而異,特別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祭掃習俗也需 與時俱進 。人們在現代社會傳承 祭祖追思 傳統文化的同時,應該用更文明、綠色的祭奠方式來異味處理表達對逝者的哀思之情。
2017南京溧水國際山地半程馬拉松賽昨天鳴槍開跑。蜿蜒的賽道兩側花草相伴,風光獨好,被眾多跑友盛贊為“最美山地賽道”。[詳細]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行風監督電話:84686084 | 本報投訴舉報電話:4008885998 電子郵箱:njrbxxzx@sina.com
0E8B4E4F8C19F0E2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